首页 >> 天竺桂

吉县金苹果奏响新时代富民曲巨盘木属

绿丰农业网 2022-08-11 15:31:35

吉县:“金苹果”奏响新时代富民曲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吉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重点,攻难点,扫盲点,推动全县6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实现减贫28219人,吉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32%。这背后是吉县突出产业基础,依托以红色苹果为主,辅以黄色瀑布、绿色生态的脱贫产业体系的威力。吉县走出了一条“1+X”的产业扶贫新路径,保证了贫困人口能脱贫、脱真贫、真脱贫。这个“1”,就是吉县把苹果产业做成脱贫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吉县瞄准产业升级、产品提质,累计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6亿余元,实施了水、肥、田间路、防雹网等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苹果深加工、冷链物流,建成苹果产业化园区,培育扶持超正果业有限公司、壶口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同时塑造出“吉县苹果”区域公用品牌。

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贫困户在劳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整合涉农资金,改善生产条件,支持和鼓励拥有果园的贫困户以果园流转、入股和合作等形式,参加各类苹果合作社,在物资服务、技术培训、果品营销、金融服务等方面全方位予以带动和帮扶,把贫困户纳入到吉县苹果产业发展体系,在苹果提质升级过程中受益。目前,苹果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果农占农民总数的80%以上,农村群众依靠苹果产业脱贫的比例达80%以上。

提档升级——帮扶模式延伸苹果产业链?

“我家有八亩苹果园,家里就是靠苹果过上好日子的,每年下来能有八九万元的收入,现在光景是越来越好了。”11月2日,吉县吉阳镇山阳村果农原娇中对记者说,“苹果采摘下来,就存放在超正果业的冷库里,到了过年的时候,价格肯定比现在要高,又能卖个好价钱!”

从锄草、拉枝、修剪、摘叶到转果、套袋、下果,在吉县政府、村委、合作社搞的多次培训下,老原成了种植苹果的技术能人。冬闲时候,时常会有外地果农请他去修剪果树,一天能挣150元。没事的时候,他就在这些果品企业转转,“这段时间,吉县南方来的果商不少。”

摘帽脱贫是一场硬仗,考量着吉县的担当,而如何保证脱贫后不返贫却又考验着吉县的智慧。吉县的做法是,实施“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模式,让贫困果农主动参与,构建起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

吉县朝晖果业合作社和吉县壶口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就是上述模式的践行者。他们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合作社不仅推广新技术、组织技术培训,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在吉县超正果业有限公司的苹果储存基地,当地统一收购来的吉县苹果要在这里经过严格的品相筛选、清洗加工、病虫害检测等多道工序之后才能外销。在仓库内,有几十位工人正在挑选苹果,按照苹果的等级来入库,一旁站着专程来购买苹果的广西玉林水果商陈志伟。陈志伟告诉记者,在广西玉林,老百姓只认吉县苹果,都认为这是******的苹果。

在苹果销售上,合作社对接市场,超正果业与山东、广西等地企业建立供销合作,并兴建了12座贮藏量为1万吨的果库,为村民贮藏苹果提供了便利。“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联合体中,企业背靠市场推动着产业的提档升级、产业链延伸。并带动合作社发展提升加工等二三产业水平,进而带动贫困户加入产业链,共享产业链收益。

此外,吉县还依托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和苹果产业协会,大力推行苹果标准化生产规程,强力推广减密间伐、蜜蜂授粉、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提升全县苹果生产管理水平。

围绕“规模大、管理好、效益优”,高标准,高规格精心打造样板园、精品园、示范园,以苹果产业为支撑,推动“三农”经济全面发展,聚焦供给侧,优化产业园区牵动;聚焦需求侧,强化营销体系带动;聚焦产业链,深化龙头企业驱动。

直接出口——主导产业加冕品质优势光环?

吉县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果树专家评为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拥有种植苹果的“六个最适宜”,即:一是纬度最适宜,处于北纬36°;二是海拔最适宜,1000-1200米;三是土壤最适宜,土层深厚,抗旱排涝,酸碱度适宜;四是温差最适宜,昼夜温差平均11.5℃;五是光照最适宜,年均2395.5小时;六是空气质量最适宜,无任何工业污染。

立足优势,吉县依旧着眼长远发展。近年来,该县坚定不移兴产业、提品质、增实效,提升苹果产业促进农民致富的速度、深度、广度,苹果出口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美国的检验检疫是全球最严格的国家之一,苹果涉及的病虫害检测高达800多种。能在这样严苛的标准下过关,彰显了吉县苹果品质的优势。

“早在2006年,在泰国就能吃上我们吉县苹果了。”吉县超正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振荣对记者说,“到了2012年,我的公司第一次直接出口吉县苹果,首次发送就发送了63吨,创汇6.5万美元。不论是对公司还是吉县,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丁振荣介绍说,以前,他的公司没有出口经营权,只能由第三方进行出口报关。为了实现吉县苹果的直接出口,他和当地果业、质检部门一直在努力。经过严格的产地观测、检测、考察、考核后,取得了水果进出口自主经营权。2012年9月,在广西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优质水果推荐活动会上,他们公司直接与泰国某进出口公司签订了1000吨苹果的出口合同,实现了吉县苹果与外国客商的直接对接出口。

在苹果产业发展上,吉县县委、县政府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帮扶,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开发”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发展有机、打造园区、加强管理、提升品质、拓宽市场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吉县先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县、名优特苹果生产基地,被省政府确定为“十一五”全省优势农产品苹果生产基地县、“十二五”“一县一业”基地县。吉县苹果以其果型端庄、色泽鲜艳、口感纯正、风味浓郁的独特品质,先后荣获历届全国农博会苹果类金奖、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十大名牌”等称号和国家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吉县苹果产业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据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吉县苹果品牌价值已达15.59亿元。

有机转换——吉县苹果产业迎来“二次革命”?

站在吉县朝晖果业专业合作社东城基地的办公楼阳台上,大片的果园尽收眼底。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处于有机苹果转换期的果树已经达到2460亩。

合作社负责人杨朝辉是吉县最早倡导种植有机苹果的企业家。45岁的杨朝辉从山西大学毕业后,没有回吉县老家,而是留在太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2011年,对有机苹果产生浓厚兴趣的他到了广州,跟随世界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全球荣誉大师、世界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亚洲副理事长周泽江学习有机苹果的标准生产过程。回到吉县后,他成立了朝晖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山西吉县壶口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花费20多万元,编写了《山西省吉县有机产品产业发展规划》。“最难的是说服乡亲们,按照有机的标准来种植苹果!”杨朝辉回忆起当初的情形说。

目前,朝晖果业专业合作社在柏山寺乡建起了200亩有机农业科研基地,已经形成了有机苹果、有机肥料、有机养殖、有机杂粮的循环产业链。对于吉县正在发展的有机苹果,杨朝辉直言不讳:“发展有机苹果是大势所趋,是苹果种植的‘第二次革命’。过去,人们吃饱穿暖就行,今后,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出健康。因此,吉县苹果种植户要居安思危,早转换早受益。”

对于很多人来说,有机食品可谓是早有耳闻却并不常见的新鲜事物。而有机苹果和普通苹果的不同之处,在于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是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果园及苹果产品。按照常理,吉县苹果种植已经建立、健全了标准化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管三大体系,从建园、苗木栽植、技术措施、施肥用药、质量保证到营销流通,全程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出的苹果已经是公认的优质苹果,但该县为什么还要选择转型,从普通苹果向有机苹果转换?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有机食品的销售量还不到食品销售量的1%,但其发展速度相当快,而且销售潜力相当可观。”常年工作在销售一线,担任吉县苹果产业发展协会会长的杨朝辉一直在敏锐地洞察着苹果市场的******动态,“21世纪初,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量占全部食品销售量的5%,但不同地区有所差别。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多数人还在解决温饱问题,有机农业发展相对较慢;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有机农业认识早、投入力度大,再加上当地政府给予相关政策进行支持,在美国几乎所有的超市都销售有机食品。有1/3的美国人会购买有机食品,且正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据介绍,杨朝辉的有机苹果生产基地经常有外商前来。他说,到2020年,吉县逐步建立起有机苹果的生产、加工、管理、信息、营销的完备运行体系,形成完整的有机产品开发产业链。全县通过有机认证的果园面积将达到5万亩,逐步建设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

此外,朝晖苹果专业合作社每年都会出资聘请专家给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引导果农种植有机苹果,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受益农户达2600余户。

独特的生态条件,使吉县成为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勤劳的吉县人民依托地域优势,发挥科技力量,提质增效大力发展苹果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目前吉县苹果栽植面积达26万亩,农民人均3亩以上,为全国之最。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美誉的吉县,以果为媒,乘国家扶贫的东风,摘掉贫困帽子,谱写出新时代的果业脱贫乐章。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车展策划

乐泰胶水

西宁除尘雾炮机

冷弯CZU型钢

真空和面机

友情链接